工業現場如何檢測電磁干擾信號?
工業環境對線纜質量的可靠性有更高要求。電磁輻射可能導致一些疑難故障,如間歇性故障、時斷時續、性能不穩、閃斷、設備隨機地宕機或重啟、動作遲滯等問題。相信很多現場工程師和維護人員都被電磁干擾給布線帶來的問題所困擾,如何找到電磁干擾信號變得非常重要。但由于工業現場的環境復雜,找到電磁干擾信號會那么簡單嗎?請看技術專家如何回答。
1. 記錄時長:當干擾一直都存在時,那么沿著鏈路有可能較快找到,但通常情況下干擾時斷時續、時強時弱,根本無法準確記錄。如果一個干擾源出現的頻次很低(一年才幾次),那就需要監控/記錄很長時間才有可能像大海撈針一樣找到干擾源,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對于間歇性故障,記錄時長持續一天、一周甚至一個月是常事。
2. 記錄位置:不幸的是,干擾進入的位置是不一樣的甚至是隨機的,所以不同位置記錄到的干擾是不同的,當干擾信號探測天線(頻譜儀)放在某個固定位置時檢測出來的干擾很小,可能是因為沒有靠近真正的干擾源。一條鏈路的總長會超過100米,記錄不穩定出現的干擾,極端情況可能需要每間隔0.5米就放置一臺測試儀,另外,由于頻譜探測天線有一系列的尺寸,線纜在經過穿越管/槽/橋/架/井時幾乎沒有可供安置探測儀的任何空間。所以,現場準確探測干擾源有時候是幾乎不太可能的事情。
3. 頻譜和功率分布:實際上每個頻率上的干擾強度都需要檢測,這需要頻譜儀以連續掃描的方式進行探測,有可能錯過被探測的干擾頻譜。現場探測與實驗室探測差別很大,實驗可進行仿真環境下針對單個對象/設備進行EMC(電磁兼容)測試,例如測試家用微波爐釋放的干擾,只要微波爐一直開機工作,在周圍用測試儀器對靜態連續釋放干擾的設備在整個頻譜范圍都進行測試,但在工業現場干擾源眾多且干擾時間不連續、頻譜分布復雜且不穩定。有時,干擾能量是由瞬間多個干擾源疊加達到的合成頻譜干擾功率,出現的時機非常難以被捕獲。
因此,由于記錄時長、探測位置、干擾出現時機、干擾頻譜及其功率分布/合成等因素,加上復雜的布線路由(穿越管/槽/橋/架/井系統),在工業環境現場測試電磁干擾事實上會變得非常困難,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人們轉而更重視對已知設備的EMC合格性檢測。為了更大程度減少合格EMC設備的偶發干擾(例如因設備損壞、安裝不規范、開關接觸不良、電源故障打火、接地不良時釋放出較強的干擾等),各國的國家標準標均要求對設備做定型EMC檢測、出廠EMC檢測、定期EMC檢測或輪檢、巡檢。但有時候,即便知道某些設備EMC不合格,也無法找到在經過現場安裝后仍然能有效徹底屏蔽所有干擾的方法。
那么,對于現場復雜電磁干擾帶來的困擾就真的束手無策嗎?當然不是!當上述原因干擾源難以探測的時候,人們開始轉換思路,轉而測試布線系統接收到的干擾頻譜或測試布線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如果抗干擾能力足夠強(例如EMI達到了3級),則幾乎就不懼怕那些在不確定時間、不確定位置、以不確定頻譜(或合成頻譜)、不確定(合成)強度侵入的復雜電磁干擾能量了。
如何驗證線纜的抗干擾能力?工業以太網要依據什么國際標準測試?具體需要測試哪些參數?怎樣對布線全周期進行測試?后期的工業以太網布線問答系列將繼續講解。
福祿克工業網絡VERSIV2威測系列測試平臺
福祿克網絡VERSIV2系列測試儀統一平臺、模塊化戰略,靈活配置銅纜,光纜(一級測試、二級OTDR測試)及光纖端面檢測,打造超級堅強的物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