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損耗,或者說沿整條光纖鏈路長度發生的信號損耗,以dB表示,應始終為正數。但是,這種損耗有可能是負數,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好現象。
回波損耗,測量反射回光源的光量,也用dB表示,并且也應始終為正數。高回波損耗通常會伴隨低插入損耗。
反射率,同樣測量反射,也用dB表示,為負數。高反射率并不是好現象。
感覺困惑?別緊張,雖然我們討論的可能是四年級的數學,但即便是博士也會感到困惑。即使是業內最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對于所有這些正數、負數、較高和較低的dB結果都會感到困惑以及產生分歧。
一、正面影響的正數
光纖鏈路,最常測量的性能參數是插入損耗。這是任何類型的傳輸(電或數據)都會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電纜越長,損耗越大。損耗還會發生在沿線的任何連接點上,例如連接器或熔接點。
插入損耗以分貝或dB表示,并且應為正數,因為其通過將輸入功率與輸出功率進行比較來表示損失的信號量。換句話說,輸出的信號總是小于輸入的信號。該數字越小,則插入損耗性能越佳 — 0.2dB的插入損耗優于0.4dB的插入損耗。
然而,有時插入損耗可能表現為負值。但是負值不是表示信號的增益嗎?這怎么可能呢?插入損耗負值表示存在問題,其中一個原因通常是參考設置不正確。例如,如果設置零值參考時參考電纜較臟,然后在測試前對其進行了清潔,那么插入損耗可能會顯示為增益,并可能用負數表示。
由于所連接光纖的不同,也可能出現負損耗或增益現象。如果兩根光纖具有不同的反向散射系數(表示光纖相對反向散射水平的術語),則在連接點之后比連接點之前反向散射更多光量。如果只在一個方向進行測量,則可能會導致OTDR顯示的損耗值小于實際值,可能會顯示為負值。
但是,只要有增益就會有衰減。單方向傳輸時可能造成增益現象,當在另一個方向進行測量時,連接點之后的反向散射少,則測得的損耗高于實際損耗。這正是行業標準要求在兩個方向進行測量的原因,即雙向測試。將兩個測量值進行平均,即得到實際損耗。福祿克網絡的OptiFiber® Pro具有SmartLoop功能,可自動執行上述操作。
二、反向的困惑
光纖連接的另一項常測性能參數是回波損耗,是將從光源注入的光量與反射回光源的光量進行比較而得出的測量值。該值表示為正數,單位為dB,數字越大,則回波損耗的性能越佳——60dB的回波損耗優于30dB的回波損耗。請記住,回波損耗值越高越好,如果沒有從源信號注入的光被反射回來,則會有無限大的回波損耗。
接下來就是反射率,該值測量反射事件即連接器相對于注入的光量而產生的反射量——實際上是回波損耗的倒數。該值同樣以dB表示,但是是負數。數字越低(請記住我們這里說的是負值),則反射率越佳,比如 -60dB的反射率優于-30dB的反射率。OTDR通常用負值表示連接反射。
不僅僅是回波損耗的正dB值和反射率的負dB值會引起混淆。術語本身也存在很多混淆之處,因為這兩個術語經常被錯誤地互換使用。這是因為回波損耗和反射率都描述連接器對的反射現象。但是,這兩者的符號不同。查看其計算方法時,可以看出:
回波損耗 = 10 * log(入射功率/反射功率),單位為+ dB
反射率 = 10 * log(反射功率/入射功率),單位為-dB
三、更好總是更好
正數的回波損耗與負數的反射率之間混淆表現為您可能會看到,制造商將回波損耗規定為負值,而其實際上是想表示反射率。當說回波損耗值較高時,您可能會認為這意味著連接器具有較高的反射率,尤其是當在我們業內聽到某項數值“較高”時,我們傾向于認為這意味著情況更糟。
這正是我們建議在采用dB為單位時避免使用“較高”或“較低”字樣的原因——尤其是因為dB是一種用于表示比率的度量單位。我們真正應該用“更好”或“更差”來描述上述數值。
如果您簡單地記住,對于插入損耗來說,數字越接近零越好,而對于回波損耗和反射率來說,數字越遠離零越好,則沒有任何問題。但實際上,您并不需要考慮實際數值——福祿克網絡的CertiFiber® Pro和OptiFiber® Pro會告訴您結果是好還是壞(即更好或更差)。